7月14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北约秘书长吕特,向俄罗斯发出了严厉警告,表示“如果在50天内俄乌未能达成停火协议,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%的关税。”这位曾被批评为“亲俄”的总统,曾多次公开表示与普京通话非常愉快,但如今他却对莫斯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警告,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。
回顾特朗普刚重返白宫时,俄美关系一度显得非常融洽。特朗普与普京的每一次通话都被形容为“非常顺利”,他甚至自信满满地表示,双方已经准备好“随时开始谈判”。然而,现实却给了特朗普一个沉重的教训:“普京在电话中语气亲切,话语温和,但夜晚俄罗斯的导弹却依然不断地轰炸乌克兰。”这种反差让特朗普的外交信心急剧下滑。
而如今,特朗普所提出的“50天宽限期”迅速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关注焦点。他设立了双重打击机制:一方面,对所有向美国出口的俄罗斯商品征收100%关税;另一方面,对那些仍与俄罗斯保持石油贸易的国家征收500%的“二级关税”,这些国家包括中国、印度、土耳其等。显然,特朗普的警告语气犹如雷霆万钧,但这一威胁却未必如他所愿引发俄罗斯的恐慌。
对此,俄罗斯的专家并不感到害怕,他们冷嘲热讽道:“美俄贸易已经降至冰点,100%的关税对俄罗斯而言几乎没有实质性威胁。”更为复杂的是,特朗普的“二级关税”将直接针对那些与俄罗斯保持石油交易的国家,这无疑会得罪中国和印度等关键经济体,特朗普此前所自豪的贸易谈判成果很可能因此付诸东流。
展开剩余73%分析人士也捕捉到了“50天”背后微妙的政治算计。7月初,普京曾透露将在未来几个月加大对乌克兰东部的进攻力度,计划夺取更多领土。恰逢50天后,正好是九月初,这个时间安排巧妙地避开了美国国会的夏季休会期,也为战争局势的变化提供了喘息的空间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则提出了尖锐的质疑:“乌克兰平民每天都在死亡,50天的宽限期实在是太长了!”
与此同时,特朗普宣布将为乌克兰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器,他特别强调,这些武器的费用将由北约支付,并将在几天内运抵乌克兰前线。这一表态无疑是为了凸显其“美国优先”的政策理念,而德国总理默茨则立即响应,承诺让德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“决定性作用”。很快,芬兰、丹麦、瑞典等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到“重新武装乌克兰”计划之中。
然而,其中最为关键的装备就是“爱国者防空系统”。除了这一防空武器,西方还将其他先进武器纳入援助清单。据西方媒体报道,射程达到800公里的JASSM巡航导弹也将在援助中出现,这种武器能够打击俄方纵深目标,包括莫斯科在内。随着这些进攻性武器的加入,美国的援助策略发生了质的变化:从最初的防御性支持,转向了更为积极的战略反击。
面对美国的重压,俄罗斯的反应相对冷静。俄罗斯杜马的高级官员斯卢茨基反驳道:“特朗普是在向乌克兰展示他的拳头,而非威胁俄罗斯。”俄罗斯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也直接表示,无论美国提供什么武器,都无法改变俄方“特别军事行动”的发展轨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市场对特朗普威胁的反应也颇为耐人寻味。在特朗普发出强硬声明后,俄罗斯股市居然逆势上涨了2%,而国际油价则出现了下跌。这一反常现象表明,投资者并不认为特朗普的威胁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,反而有可能是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。
回顾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历程,不禁让人感慨其起伏波动。从他在竞选期间曾公开承诺“上任24小时内结束冲突”,到当选总统后与普京的“愉快通话”,再到如今的“最后通牒”,特朗普的立场经历了多次剧烈变化。这一过程的反复无常,导致他的信誉遭遇了严峻的考验。50天的期限背后,不仅有特朗普政治精算的影子,也让人怀疑,如果普京不理会这个通牒,特朗普是否会兑现其威胁。
特朗普面临的困境是两难的:如果他真的实施“重拳”,强制俄罗斯停火,这将无疑加剧与中印等国的贸易冲突;但如果他选择轻描淡写地放手,又将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空洞的威胁,成为“纸老虎”。最终,这一切都归结于特朗普自己的选择。毕竟,既然他曾经收回过“24小时结束冲突”的承诺,那么在情势不利时,他也大可再收回这次的“50天最后通牒”。
特朗普此时站在权力的悬崖边,面临的将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的政治风险。他的选择,或许将决定未来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走向,也将影响全球的政治格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投股票用什么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