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。
和我同小区的老刘,有两个孩子,一儿一女。
两个孩子读书成绩,都很好,都从本县的重点高中毕业。
在高中毕业时,儿子过了本科线五十多分。
一家人还为此,庆祝了一番。但是接下来的操作,让人摸不着头脑——老刘让儿子走提前批,签约本地的乡镇卫生院,并且是专科学校培养。
这就意味着,老刘的儿子,拿着很高的分数,读了一个专科。然后在毕业后,到卫生院上班。
看起来一切都不错。但是老刘忽视了两件事:第一,儿子的理想,是要去大城市发展,对小地方的拒绝的;第二,本地卫生院,是差额拨款的编,并且要待够六年。
当儿子毕业后,上班一年,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乡镇,去了广州。为此,儿子赔偿了一笔违约金,并且这笔钱是贷款来的。
接下来是女儿高中毕业,同样过了本科线。
老刘认为去了名气大的高等学府就行了。结果在专业上没有研究,女儿落到了土木专业。
一个女孩子,要在工地干,想起来就头大。
老刘的女儿,因为专业问题,整天吵吵闹闹。
想起一句俗语:父母的格局,儿女的结局。
有时候,父母的一个错误决策,会毁掉孩子的大半生。
而父母做出错误决策的根本,是因为父母没有吃“研究高考”的苦。对于高中升学,父母是一知半解的,只知道看成绩,而对专业,学校,提前批等,毫不知情。
孩子在学校,认认真真读书,父母却只是观望,认为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。却不知道,父母此时,应该下大功夫,把升学的问题搞清楚。
很多高中学校,会给两本书,介绍全国的大学,录取的方法等。而很多父母,看都没有看一眼。
而父母的轻松,无形之中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压力。
图片
02
如果你是子女,到了中年就会明白:父母不愿吃的苦,有80%会落在子女身上。
费孝通说过:“在父母的眼中,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,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。”
很多父母,自己混得不怎么样,就逼着子女成才,混好一些。
父母的想法没有错,但实际行动,却远远不够。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道理,很多父母没有搞清楚,对子女的培育,变成了一厢情愿。
首先,读书的苦,父母没有吃过。父母也只是读了初中,就去打工了。读书起家,父母的成绩很糟糕。
父母读书少,打工也难。就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。然后逼着孩子读书。
很奇怪的时候,一大批父母,自己抱着手机玩游戏,嘴里却念叨:“孩子,你要努力读书啊。”
结果,孩子听着游戏的声音,哪有心思读书。孩子的成绩,也不会好。
然后,养老的苦,父母没有任何应对办法,就坐等子女养老。
父母把养儿防老看得很重。儿女成年后,每个月都给父母一笔养老钱,这负担是很重的。
本来,父母应该自己想办法退休。可这样的苦,一晃就转移到子女身上了。
还有,积德的苦,父母是不会在乎的。父母很自私,不管爷爷奶奶,也不会和邻居友好。
子女长大了,在村里被人指指点点。村里人都说:“看啊,那就是抛弃老人的某某的孩子......就是上次偷东西、还打官司那个人的孩子。”
如果孩子要去考公、当兵等,可能因为父母政审不过关,失去了机会。
还有很多的苦,父母避开了,但是到子女这里,就无法回避。
比方说,赚钱的苦,父母不要,就一直穷,导致子女没有人生的资本;锻炼的苦,父母不愿意吃,就一直病恹恹,子女在医药费上,开销会很大;带娃的苦,父母不愿意吃,子女结婚后,压力会大很多;夫妻经营家庭的苦,父母听之任之,子女就成长环境很糟糕。
古人有言:“莫道因果无人见,远在儿孙近在身。”
一家几代人,本是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,但实际的因果却反着来,真的令人害怕。
图片
03
《易传》中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以上这句话,大家都不陌生吧。如果父母们,能够深度理解,并且做到,那么家庭的格局就会是这样的:父母吃得苦中苦,子女就是人上人。
父母吃苦,本质上是夯实家庭基础,托举子女。
具体来说,建议父母们做六件苦事。
第一,就算父母没有很高的文凭,但是在逼着子女读书的时候,父母也要一起来读书,营造一个书香家庭。
陪读不仅是给子女创造读书机会,也是给父母和书本拉近距离。
第二,父母早早安排退休的事情。有了退休金,以后老了,在经济上不给子女压力。
第三,做一对恩爱的父母,给子女好是婚姻观,子女成长的期间,感受到家庭的幸福。
第四,坚持积德积福,让子孙都能够身在福中,堂堂正正做人,处处遇贵人,得到社会的关爱。
第五,多研究社会的发展趋势,放大自己的格局。父母的格局大,规划好,子女的未来才会走远,少走弯路。
第六,吃背井离乡的苦,去寻找一个适合长远发展的地方安家。子女就不再经历“家贫走他乡”的苦了,一出生就在“罗马”。
“泡茶效应”告诉我们,培养孩子的过程,其实是父母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,是子女和父母互相影响,互相成就的过程。
图片
04
家,是一个最小的单位,也是一个最长久的单位。
只有单位上的每个人,劲往一处使,心往一处想,反向是对的,才会欣欣向荣。
做父母的,既然选择了生儿育女,就不要自己不努力,反而变成子女的累赘。
俗话说: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”
一个家,有了厉害的父母,子女才可能更加厉害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投股票用什么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