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春天,我手里两只股把我教学了一课,真心的,我跟你说,那日子说出来都丢人。消费龙头股赚了八个点就卖,卖完它后来涨了四成,看到软件里红色数字我就后悔得抽抽的,真不是闹着玩的。一只听朋友力推的科技股从跌一成我扛到跌四成,割肉那天账户缩水大半,反正那种心态你肯定懂。老股民说过我一直记着看对票和把票拿住是两码事。
那么问题出在哪儿?我反复复盘,归结为三根病根。就是说,第一,把盈利当成风险;第二,把亏损当成等待;第三,买前没贴清标签,混用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机的逻辑。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体验,赚点就跑,亏点就哭着抱?太厉害了,真的太常见。
拿不住好票,往往源于对估值和业绩预期的不自信。买入前没算清行业景气度、ROE、分红率和理市盈率(PE),一看到浮盈就怀疑自己,心慌得要死。老股民建议把理的止盈线先画好,比方说根据业绩增速和可持续增长率估出三年目标价,设定止盈线为目标价的八成,到了再调整,别随行情的噪音晃悠。就是说,这样你就不会因为短期波动把成长的钱提前丢了,太厉害了。
死扛坏票,根源常常是情绪战胜了研究。股票下跌要问为什么是大盘波动、流动性收紧、还是公司基本面变坏(比如毛利率走低、业绩预告下修、政策风险显现)?若是后者,就不是暂时的波动而是价值回归,继续扛只会放大损失。我那只科技股在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下滑、行业政策紧缩时我还抱希望,结果越等越深。真心的,设个止损线(我一般用跌八个百分点)并严格执行,比死扛好多了。我才不信呢,心里再不甘心也得按规则来。
根子在于没给股票贴标签。把好票当题材票卖掉,把题材票当好票扛住,是新手最常犯的反向错。买前问三件事公司是成长型还是题材博弈?估值是否被基本面支持(看PE、PB和现金流)?止盈线和止损线分别设在哪?我现在每次交易都会把资金管理和风险溢价写在纸上,马上决定,等一下别冲动。把这些流程固化成习惯,少犯错,就能把小亏变成小赢,把机会留给真正能跑的票。
投股票用什么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