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原文:阵图何为而作也,黄帝战榆罔於坂泉,擒蚩尤於涿鹿而作也。故三苗逆命,大禹征之。有扈不恭,姒启灭之。成汤放桀于南巢,武王伐纣於牧野。战阵之来,上古圣君贤相之时则已然矣。则夫将帅之用於世也,非徒为身家计,天下安危咸责任之也。世至春秋战国,田穰苴、孙膑、吴起各有阵法。武侯垒于鱼腹浦,见迷於雄才大略之陆逊,而桓温则识其为常山蛇势者也。盖洞当虎翼,握机折冲,鸟翔龙腾中,黄容辎之法。唐李靖,宋杨师厚诸贤,将之论精通变化,向背利害,随时而行坐作进退之用,虚实动静之节,历历遗言必有大道存焉。比之古迹,首尾朽坏,中间缺损,览者岂能知之,知者岂能用之,用者岂能尽通乎。予友蔡君元定季通,因见其书,往观孔明聚石演兵旧法。神异之术,目之精微,能晓其义。窃见原本不全,用心详讲,究明内理,编辑释义,名曰八阵图说。书成集於一本,大阵其中以成全矣。故曰,古法生新,广便来者,启发后学,使大夫士君子之易知,军国济民咸得用之。其用心亦可谓勤矣。或曰,学者用心,当先国家急务,图说非所宜。先卫灵公问阵,孔圣不对,或曰,季通此图,特末技耳。殊不知有文事者,必有武备。文德所以立其理之常,威武所以应时之变,二者岂可偏废哉。孔圣不对灵公者,以其有志於战伐而抑之,非其不当学,而不对也。观其兵莱人而莱兵,却乃先圣之妙术可知矣。皇宋受命,辽金倔强,奄有中原,无能制之者,是其文事虽备,武略不竞。此季通八阵图说所以有益於世也。但得书者,藏于金柜,切莫乱传,慎勿妄动,伪行者天有宪责。学者当辅助朝庭,大显功勋,巩固山河而永久,定邦国以咸亨,振治世而隆兴。其惠利于天下者,不亦大矣乎。绍熙癸丑仲春望日,新安朱熹序
译文:阵图是为何而创作的呢?是黄帝在坂泉与榆罔交战、在涿鹿擒获蚩尤之后创作的。所以当三苗违抗命令时,大禹率军征讨他们;有扈氏不恭敬顺从时,姒启(夏启)消灭了他们;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,周武王在牧野讨伐商纣。可见战阵的由来,在上古圣明君主、贤能大臣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。
如此一来,将帅在世上发挥作用,不只是为自身和家族谋划,天下的安定与危难都由他们承担责任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田穰苴、孙膑、吴起各自创立了阵法。诸葛亮在鱼腹浦用石头垒布战阵,曾让富有雄才大略的陆逊陷入迷惑,而桓温却能认出那是“常山蛇势”的阵法。
大致来说,像洞当、虎翼、握机、折冲、鸟翔、龙腾、中黄、容辎这些阵法,唐代的李靖、宋代的杨师厚等贤能将帅,他们对阵法的论述精通变化之道,知晓军队进退攻防的利害关系,能依据时机灵活运用军队驻扎、行动、前进、后退的法则,以及军队虚实、动静的节度。这些清晰留存的言论中,必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
对比那些古代的阵图遗迹,大多首尾腐朽损坏、中间残缺不全,看到的人怎能理解它们?理解的人怎能运用它们?运用的人又怎能完全通晓其中奥秘呢?
我的友人蔡元定(字季通),因为看到了相关书籍,前去观摩诸葛亮用石头演练兵法的旧法。他眼光精微,能领悟其中的要义,又发现原本的文献不完整,于是用心详细研讨,探究明白其中的内在道理,编辑整理并附上释义,将这部著作命名为《八阵图说》。全书编集成册,把大阵置于中间,从而使内容完整。
所以说,这部书是从古代阵法中衍生出新的见解,既方便后世之人查阅,也启发后辈学者,让士大夫们容易理解,无论是军国大事还是救助百姓,都能运用它。蔡元定的用心也可以说是十分勤勉了。
有人说,学者用心研究,应当优先关注国家的紧急事务,这类阵图解说不是应当优先研究的。从前卫灵公询问战阵之事,孔子没有回答。还有人说,季通这部《八阵图说》,不过是次要的技艺罢了。
他们却不知道,有文治之事,就必须有军事防备。文德是用来确立治国常理的,武力是用来应对时局变化的,二者怎能偏废呢?孔子不回答卫灵公,是因为卫灵公一心想着征战讨伐,孔子以此抑制他,并非战阵之学不该学习才不回答。看孔子率军抵御莱人、使莱人军队撤退,就可知这是先贤的精妙谋略了。
大宋接受天命(建立政权)后,辽、金两国强横不屈,侵占中原地区,(大宋)却没有能力制服它们,这正是因为文治虽然完备,军事谋略却不强。这就是季通的《八阵图说》对当世有益的原因。
只是得到这部书的人,要把它像珍宝一样收藏起来,千万不要随意传播,更不要胡乱运用;违背道义使用的人,上天会有法令责罚。学者应当辅助朝廷,建立显赫功勋,让山河永久稳固,使国家安定繁荣,让太平盛世兴盛起来。这部书对天下的益处,不也是很大的吗?
绍熙癸丑年(1193年)仲春十五日,新安朱熹作序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投股票用什么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