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军举行的“汉光41号”军演期间,美国派遣了一支400余人的观察团前来,为台湾提供支持,原本应该是一场展示军力的演习,结果却变成了一场“笑话”。
起初,台军的军车在行进过程中,竟然撞上了路旁的护栏,造成三名士兵在尚未与敌人接触的情况下就已经受伤。这次失误让人不禁怀疑,台军的训练和战斗准备到底有多不堪。而之后,台军“海军陆战队九九旅”计划从台北出发,进行“北上支援”。不过,令人意外的是,从接到命令到完成支援,这段400公里的路程居然花了整整三周时间才抵达。这种拖延不仅让人质疑台军的机动能力,恐怕也让美国代表团对台军的战备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。
这些事情的发生,也许让美国意识到,指望这支“笑话般”的台军去牵制中国,根本不现实。更何况台湾不过是一个位于万里之外的小岛,实在无法在中美两国的大格局中发挥实质性作用。即便台湾的地理位置颇具战略价值,但真要让美国投入巨额资金,甚至把自己卷入可能的战争,显然是不划算的。美国一向把自己的利益置于首位,而且早就与台湾达成了“不在台湾驻军”的协议。如果美国强行派兵到台湾,不仅会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,甚至可能激怒中国大陆,而后果难以承受。
展开剩余76%更为关键的是,随着中国军力的不断增强,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兵力部署逐渐变得脆弱。于是,智库们纷纷建议,美国应从印太地区撤回两万多名军人,将部队转移至第二岛链,并优先撤回驻台的500名军事训练人员,避免继续加剧地区紧张。
除此之外,美国似乎也在试图将责任推给其他国家。美国智库曾提出,亚太地区的防务责任应该由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等盟友更多承担,美国不希望单独承担与中国对抗的风险和成本。可惜,这种想法不仅让美国的盟友难以接受,还让台湾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
尤其是赖清德,他是台湾坚定的“台独”分子,此次军演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借机向美国和岛内的“台独”支持者表明立场,以争取外部支持。特别是在美国400人观察团到来之际,赖清德寄希望通过演习向美国展示他“抗中”的决心,从而巩固自己在“台独”阵营中的地位。然而,台军的表现却让他失望透顶。三百多公里的支援任务竟然要用上三周,而台军的机动能力也只能令人嘲笑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军车居然发生了撞护栏的事故,台军的装备维护和训练质量可见一斑。这种演习不仅没有达成预期目标,反而暴露了台军的战斗力空洞。
更为令人愤慨的是,在台风“丹娜丝”过后,台南地区严重受灾,许多地方断电,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。原本大家都期待赖清德能够暂停演习,调动军队进行救灾,然而他却拒绝了民众的呼声,坚称台军的首要任务是“保卫台岛”,不肯派遣力量协助灾区恢复。这种态度引发了岛内民众的强烈不满。特别是在绿营的“铁票仓”——台南,许多曾经忠实支持赖清德的人开始对他产生质疑,认为他只顾着政治斗争,而忽视了人民的基本生计。如今,台军为一场毫无实质意义的“演习”忙碌,却无法为灾区提供及时的援助,民众对赖清德的失望愈加深重。
此外,虽然美国派遣了400人的观察团前来,表面上似乎在支持赖清德,但其实美国并不安分,甚至有智库提出,应该停止“保台”政策,并询问日本和澳大利亚:“如果中美真的爆发冲突,你们会支持我们吗?”这些问题显然透露出美国试图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盟友的意图。然而,日本和澳大利亚对此态度冷淡。日本防卫省表示“这种假设性问题不好回答”,而澳大利亚更是直接表示:“无法提前决定是否派兵。”如今,美国的盟友不再轻易支持其在台海地区的冒险行为,这让美国的战略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。
美国的内部讨论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。一方面,美国的一些智库认为美国应该从印太地区逐步撤军,减少过度的军事承诺,以避免激化地区冲突;另一方面,也有声音认为美国在台海地区的长期布局不可能轻易放弃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,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否正面临转折。
冷战后,美国在北约东扩方面所做的“模糊承诺”间接推动了俄乌冲突的爆发。鉴于这一历史教训,美国的一份智库报告警告称,不应在印太地区重蹈覆辙。报告提到,过度前沿部署和对盟友的无条件承诺可能导致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。建议美国从印太地区撤回约2.2万名驻军,并将兵力从第一岛链转移至第二岛链。这样做既能减少与盟友的矛盾,也能减少对美国本土防务资源的消耗。
尽管这一建议不一定代表美国官方的立场,但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美国是否会改变在印太的战略方向。无论如何,这一切都表明,台湾问题再也不能被当作简单的政治博弈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投股票用什么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